文章搜索

研究生暑期学校-跨学科融合创新主题专家讲座

发布者:肖晔发布时间:2025-07-11浏览次数:10

研究生暑期学校-跨学科融合创新主题专家讲座

时间:2025-07-16


举办地点:行政楼330


内容:

1、多波段人工气溶胶及其伪装性能研究(吕绪良9:30

2、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在解析生物大数据中的应用(沈红斌10:30

3、碳材料在功能涂层中的应用研究(顾广新14:00

4、普适场景中的多模态情感计算技术与应用(孙晓15:00

5、构型化复合材料(刘庆雷16:30


主办单位:

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处


主讲人:

吕绪良,中央军委科技委专家组成员,陆军工程大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队专业技术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工学会军用防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兵工学报》、《防护工程》等多个期刊编委;已指导研究生100余名,获各类科技进步奖近3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收录100余篇,出版著作7本;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多次,曾获 军队育才奖金奖、全军十一五预先研究先进个人和全军兵种科研先进个人,多次享受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其领导的伪装团队在军内外有较大影响。

沈红斌,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构建了30余个在线生物医学信息计算软件与平台,已累计提供在线预测服务超过1000万次,为相关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快速理论预报与分析工具,预报结果多次被生物实验验证。曾指导2名博士生分别入选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奖,4名硕士研究生入选上海市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

顾广新,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教授/博导、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SC1)副主任委员、《涂料工业》与《现代涂料与涂装》编委会委员、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2015年)。研究方向聚焦于功能涂料与涂装技术、高分子聚合物设计及产业化应用。以(共)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奖励5项。
近期主导开发的C919飞机燃油显色涂料,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为中国商飞检测燃油泄漏的标准方法,产品批量供应中国商飞试飞中心、上海飞机设计院;研发的高耐候自适应变色伪装涂层应用于伪装网,新型二维材料制备的电磁隐身吸波贴片,已应用于军工单位,为国防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孙晓,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导、情感计算与先进智能机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兴趣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计算,智能人机会话与情感交互等。在CCF A/B类国际会议及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多次获得IEEE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获安徽省计算机学会优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带领团队在表情识别、复杂情绪识别、动作识别等领域获得ACM MUSE、ICIP、CVPR等国际顶级赛事中多项第一。突破普适场景中的心理感知技术,带领团队研发智能心理监护系统、智能身心评测一体机、智能心身干预座舱等系列产品,服务用户超过10万人,2019年获得中国科协前沿领域科技成果推介,2023年入选国家卫健委数字健康典型优秀案例,2023年获得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第一名,2024年入选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新品牌、新标准、新成果”三新案例,2024年获得日内瓦专利奖。

刘庆雷,男,1979年生,2001、2008年分别获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博士学位,2009年留校任教,2015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作访问学者,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基复合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导热复合材料分会的委员。刘庆雷一直从事自然启迪功能材料的基础应用研究,在多孔结构储能电极材料、电磁屏蔽/吸波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陆续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国防创新特区、上海市科委等项目2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Material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学术专著2部,中国发明专利 30余项。获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十大科技进展等奖项。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