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网上电机】疫情下,导师们这样指导研究生

发布者:文明在线发布时间:2022-04-08浏览次数:129

【网上电机】疫情下,导师们这样指导研究生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校园准封闭管理状态,为最大程度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减少疫情对研究生学习、科研、生活的影响,上海电机学院的研究生导师们坚守育人初心,积极践行立德树人宗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人文关怀和学习指导,为研究生开展线上学习、科学研究等保驾护航。


课上学习+课后指导,在线教学质量有保障

陈云霞老师、杨洪刚老师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线上科研”,根据不同年级研究生面临的学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上云指导。课题组将线下组会搬到线上与学生交流学术启示,以PPT线上汇报的方式坚持每周一次周报、两周一次组会,老师们认真评阅报告情况,关注研究生们的学习进度并给出对应的指导意见。

李梦达老师坚持组织所带全部年级研究生同学的“每周一会”,开展学术指导交流,利用腾讯会议将组会开在线上。每次组会,李老师都会做详细的笔记,认真记录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和进度,有针对性地为各年级研究生提出指导意见,指明后续学习方向。

刘艳丽老师采用了超星直播、腾讯会议、QQ群的方式与研究生们进行多方位交流,在课堂上将机器学习的一些经典算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要求大家开展研究时从基本理论出发,打好数据基础,验证每个实验结果。

张鹏鹏老师充分利用已建设的超星课程并辅以课程辅导QQ群,保证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他利用QQ群及时回答学生问题,注重反馈课程学习情况,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对关键问题进行提问,掌握大家的学习状态。在每周一次的线上小组例会上,研究生们情绪满满地逐一汇报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师生之间激烈探讨解决方案,确定下一步工作计划。针对部分同学的个性化问题,张老师采用单独沟通方式详细讲解要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论文写作与成果发表。

仝光老师每周五晚上6点都会如期举行组会,同研究生一起“云”学习“云”科研。研究生周末制定下一周的学习计划,周一到周五具体执行,周五组会进行检查和监督,对照目标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确保研究生周周有任务,周周有进步。








防疫宣传+人文关怀,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不掉线

导师组在进行科研指导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宣传防疫政策,关注学生心理波动、思想状况和身体健康情况,积极督促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为缓解在校同学的焦虑情绪,陈云霞、杨洪刚老师在群里分享科研动态之余,还会分享居家隔离的工作“囧”态,如杨老师学校办公室“蜗居”、陈老师在餐桌上办公等,让大家在粲然一笑中放松心情。

钱炳锋老师指导的一名研究生在市内企业实习,钱老师每天了解他的研究进展、生活情况,督促他及时了解上海市和学校的防疫政策并快速做出反应。钱老师还响应学校党委号召,向居住地所在的滴水湖馨苑一居委党支部报到,第一时间参与小区防疫志愿者工作,为学生进行榜样示范。

李梦达老师时刻关心研究生论文撰写情况和未来就业形势,组织研三同学马梦琳、李永祥主讲就业经验交流主题会,还通过开展不同主题会议的教学方式向低年级同学传递论文写作、科创比赛和投递简历的宝贵经验,切实解决科研传承问题,带领课题组在科研之路上稳步前进。

刘艳丽老师及时、准确地掌握研究生的健康状况,实行组内健康每日报告要求,督导研究生们认真填报每日健康状况、主动按要求完成核酸筛查。她还不断丰富研究生的精神生活,引导大家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规律。同学们对目前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状况都非常满意。

张鹏鹏老师积极关心学生 线下生活状态,师生互相交流思想情绪变化情况,还会把自己读到的励志故事、有趣信息、线上讲座等转发给学生,鼓励大家遵守学校规定,调整心态,积极做事,劳逸结合。




论文指导+学科竞赛,科研线下不停歇

因苏州疫情至今无法返校的研二学生陈佳豪在科技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向导师组寻求帮助,杨洪刚老师及时给出修改意见,并在投稿后第一时间提醒学生修稿注意事宜。当杂志社需要导师签字和学校盖章版的投稿协议时,杨老师克服校园准封闭管理影响,以最快速度给予解决。陈云霞、杨洪刚老师还鼓励课题组的研究生们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其中张志凌同学作为上海电机学院代表参与了在马来西亚理工大学举办的为期两周的在线国际交流活动,获得“最受欢迎学生奖”。张志凌还积极参加2022年“英语世界”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大赛--冬奥词汇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

研二学生郑旭彬在论文终稿阶段遇到困难,李梦达老师第一时间给予修改意见,最终该论文被某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录用,这已是该同学研究生生涯中的第三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李老师还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科研竞赛,提供实物指导,极大提高了研究生的科创能力。

刘艳丽老师关心学生的论文完成情况,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刘昆山、王营州两位同学顺利完成两篇论文并成功投稿。她还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督促同学们积极参加竞赛,所带研究生近期已成功报名了“兆易创新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供稿:机械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学院、研究生处)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