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理论教育

发布者:文明在线发布时间:2018-01-06浏览次数:272

理论教育

理论教育

4.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和“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

学校聚焦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狠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聚焦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网络育人第三课堂,实现三大课堂联动育人。聚焦整合社会资源服务高校育人,通过实施开门办思政德育,构建全社会关心支持大中小学育人的大思政德育格局,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以“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为拓展,以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以专业教育课为辐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承担育人使命。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工作中引领作用。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和“学用新思想,奋斗新时代”宣讲团,对各二级学院进行理论宣讲;创建“马克思书房”,在大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俗化、大众化;成立“新时代讲习所”,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

构建“一院一品牌”,形成有规模、有效果、有特色的“德育实践教室”。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主渠道,努力构建“一院一品牌”,积极发挥德育实践教室“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共开展各种育人活动28次(场)。以“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电机”为主题,开展党史、国史、新中国史系列讲座;开展“经典常谈”读书会,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汲取人类文明优秀的文化成果;开展“红色经典”读书会及观影会,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开展“情感交流面对面”、“培育知性美”沙龙活动,帮助大学生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推动共助成长公益基地建设等。

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选修课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获批校课程思政项目8项。同时,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两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获批上海市教委“中国系列”思政课程培育建设课程。

结合“新工科”背景下人文素养教育,协同推进文化育人。以校园大师剧《严雪怡》获批市教委立项、临港·月河古谱诗词传承基地设立、校史馆重建、月河朗读亭建设等为契机,培育以“春雪剧社”“月河诗社”“翼云文学社”“田野音乐社”等为代表的明星社团以及“月河诗会”“翼云杯朗读赛”“五四红歌会”“年轻的风校园歌手大赛”等为代表的品牌活动,积极落实“万人登台计划”,提高学生文化活动参与度。设立“明德书苑”学生自管美育社区,采用专任导师制下的学生苑长负责制,鼓励学生亲身参与书苑运作、项目运营、达人课程、社会拓展等,通过自治自育让文化育人的基因入心入行。学校获十五届教博会暨美育展“风采展示奖”,并在第五届大艺展上海赛区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精准对接新片区人才需求,“产--城”融合构筑实践育人共同体。紧密围绕国家就业优先战略和自贸区新片区扩区机遇,通过校企合作打造实习实践育人平台、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孵化基地平台、“产--城”融合服务新片区社区,积极推行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七色花”计划为核心的育人实践,全面提升学校毕业生质量、全员支持学生就业优先、无缝对接优质星级企业、促进毕业生上海临港新片区就业、精准帮扶学校就业困难群体、提高毕业生学历深造能力、提升学生职业规划实效性等七个方面。

5.严格规范思政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思政必修课程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开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通识选修课,如《民国人物评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环境与人文》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另外,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中国系列”课程——《中国装备》和《中国制慧》,旨在结合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向学生介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宣传我国制造业的代表性成就,弘扬工匠精神,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组织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参加教育部、市教委德育处等组织的集体备课、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临港高校思政课校际集体备课与交流会、临港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验课“超级大课堂”等;参加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获二等奖1项。2019年,获批校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教研教改项目1项,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2项。1项市级重点课程项目顺利结项。

学校主要党政领导和分管学院的领导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为学生上思政课,进行国史、党史、新中国史宣讲,同时积极开展思政课调研,参加教学法研讨会。学院主要领导每学期承担了思政课128课时的教学工作。

6.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

不断深化思政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办公室,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贯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主线,进行相应的专题设计,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植入学生心灵,践于日常行动。

2019年,持续推进建设《中国装备》《中国制慧》《中国气质》等中国系列课程的建设。在中国系列课程的建设示范引领下,在已立项40门课程思政重点教改项目的基础上,又立项了29门课程思政重点教改项目。

7.定期开展干部师生思想调研与动态分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定期开展干部师生思想调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学校党委充分发挥学校思政研究会的作用,调动二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的积极性,针对当前党建与思政研究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研究。2019年共有《教师思政工作调研》《以“中国精神”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情境视角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研究》等25个校级思政研究课题立项,其中《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调研及培育对策研究》《新时代背景下的“微思政”网络育人模式探究》等6个项目入选市教委德育实践项目。

8.规范各类学术活动管理制度,把握正确思想舆论导向

学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督的原则,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读书会、学术沙龙等的引导和管理,严格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积极防范和抵御意识形态渗透,严禁以教学、社团活动、学生活动、文化讲座的名义在校内传播宗教、发展教徒和组织宗教等活动。加强图书馆订购境外书报刊和学术文献数据库、接受捐赠境外出版物的管理。完善校内师生文化社团的审批管理、建设和指导工作等。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健全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定期进行舆情分析和研判,编发《舆情参考》及时报送给校领导班子成员参考。


相关支撑材料

  1. 用行动奏响育人强音 上海电机学院全力谱写一曲“三全育人”乐章

  2. 学校召开2019年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研讨会

  3. 我校召开“三全育人”试点项目工作推进座谈会

  4. 聚焦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 校领导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专题调研

  5. 我校教师参加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比武并斩获佳绩

  6. 筑牢信仰之基 校党委书记孙培雷为毕业生党员上党课

  7. 胡晟校长“大学第一课”寄语2019级新生不负韶华

  8. 课程育人,我校获批12门市级重点课程

  9. 抓“拔节孕穗”,守“思政麦田”:全国高校思政对分公开课在上海电机学院首次直播

  10. 上海市高校思研会常务副秘书长卢天琳来校谈高校思政德育研究


 
 

进入编辑状态